中国风筝的玩法



一、风与风筝

风是流动的空气,这种流动的空气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空气流动的速度的快慢决定风力的大小。风筝之所以能升空,主要原因是风筝线使风筝的迎风面同流动的 空气形成了一定的倾斜度,从而使风筝产生了升空力的结果。风力越大,风筝的升空力也就越大,从而使风筝很快升上蓝天。

二、放飞前的准备

(一)讲究天时地利

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差距大,放风筝,也就有季节限制。明清以来,民间放风筝,一般都是从新春正月到清明前后。 春秋两季的风向及风速较稳定,经常有缓缓上升的气流,加上温度适当,风景宜人,很适合放风筝。夏天,由于天气炎热 ,还不时有暴风雨突然来临,就不宜放风筝;冬季只要天气晴朗,风向稳定,也未尝不可放风筝。风筝爱好者通过实践,不论风和日丽的春季,还是寒风凛冽的冬天,都能适应风力风向,驾驭风筝飞上蓝天。 放风筝应选择空旷而无障碍的场所,如运动场、河滩、海滨、公园等。因为,平坦而开阔的地方,风速风向较稳定,而且风筝出毛病时,也不会因挂在障碍物上而受到损坏。

(二)选用线要合适

风筝起飞时必须要借助风力。要借助风力,又必须用线来牵引。 一个风筝在空中所受的力往往比它本身的重量大几倍 、十几倍甚至几十倍,这些力最终都集中在风筝线上,风筝线就要有足以承受这些拉力的强度才行。为了减少风筝线本身的重量和它对风的阻力,就应选择重量轻、弹性小、光滑、耐磨的风筝线。 市场上出售的可放风筝的线,大体可分为棉线、麻线、真丝线、塑料线、尼龙线和合成线。 以前,风筝爱好者多用棉线放风筝,今天,则使用合成线、尼龙线等。放飞时,人们先观察、判断风力的大小,再来衡量检验风筝线能否经得住拉力。一般用线,不得超过线的抗拉强度的三分之一。

(三)配线绕线工具

线板、线轴、罐头盒都是自制的简易绕线工具,适于放飞一般的小型风筝,更便于少年儿童使用。这三种绕线工具可就地取材线板用木制的和塑料的均可,线轴和罐头盒均可利用已用过的材料绕上风筝线就能使用线拐子和摇把拐子系放风筝时绕线的线车,俗称“拐子”。用多大的拐子合适,需根据风筝大小来决定,摇把拐子是用四根30毫米粗的木棒挖榫扣成,多用于放大型风筝。 线桄子 是民间放风筝使用的最普通的绕线工具,由穿在轴柄上的六角形线轴制成 ,收放线方便,使用灵活。放线时,放飞者可任其旋转,收线时,可一手打轮、一手拉线,较为方便

(四)巧栓中线:

放风筝首先要栓好中线。中线俗称提线、定线、稳线或脚线,有多种叫法。中线栓的好,角度对,风筝就起飞得好,相反,就不容易起飞或不稳定。栓中线,一是为确定风筝迎风面与风力的角度,以产生足够的升力,使风筝便于起飞;二是通过中线来保持风筝在空中的平衡与稳定。中线的数目,可根据各类风筝的形状、大小、性能的不同而用一根或数根。
中线的栓结方法:

1、一根中线。

有的风筝只栓一根中线,便可在风筝上构成迎角。鹰的中线拴在鹰嘴上,因为鹰风筝的结构造型是低头弯嘴向下后方,嘴的位置恰恰靠近胸部重心的前面;飞机风筝的中线,拴在中部;单体宫灯风筝,中线拴在上口沿;双连宫灯风筝的中线拴在前联杆的中心;筒式立体形风筝的每一个圆筒就是一个整体,没有多余的负担,中线可以拴在任何一个主要骨架的交接点上;软翅风筝的中线,拴结位置约在中间部位的三分之二处。

2、两根中线。

这类风筝的中心骨架竖条强度最大,起主导作用,人字形、正方形的横条只起着支撑作用。上方的顶部面积是主要受风区,下系的长方形、方形起着稳定的作用。中线拴结的位置是中心骨架与十字棍交接处和中心竖条上端的横条上。 拴两根中线的风筝有中小形板子风筝、硬翅风筝、软翅风筝等。拴结时要注意左右两面平衡,防止偏重或偏斜。

3、三根中线。

适用于三根中线的风筝较多,如蝴蝶风筝,翅膀可组装、拆卸,主要靠上双翅飞行。飞行时受风吹压,翅膀向后卸去,两翅与肚骨架插接处强度最大。左右两翅的插接处为两个主要提线点,下翅膀两插接处中间为副拴线点,形成了上二下一的三线接合。拴结三根中线的风筝,一般是中型和较大型的风筝,总面积在职1平方米以上。
风筝还有拴线四根、五根、六根中线的。这要根据风筝造型、大小、结构及特殊需要而定。
中线拴结的角度,要根据实地放飞的风力和风筝的种类随时调整,一般要求是,上下夹角在25度~45度之间。中线的长度,是指从风筝的主体到两根或多根提线的交结点的距离。不论拴得长与短,都要使风筝在牵引时不歪不倾斜为原则。长度依风筝的长宽比而定,将中线拉直从风筝的宽度中心,横向平行拉到距风筝翅尖的距离的三分之二或四分之三处。一般风筝的长宽比多是3:3或3:4,如果长宽比为4:3或5:3,则提线的交结点就要能拉到翅尖处,甚至更长。

三、让风筝翱翔于蓝天

(一)测风力与辨风向g

放风筝的必要条件,就是要有一定的风力。风可分三类,即局部地区的、全球性的和偶发性的。适宜放风筝的风是局部地区的。 判别风力的有效方法,一是可以使用专门的仪器——风力测试仪,二是借助于参考物来判断风力的大小和变化情况。 风力的大小和放风筝有很大的关系,2~3级风的天气,一般可以放面积在0.1至0.5平方米的小型风筝,如软翅、小燕、蝴蝶、蜻蜓和硬翅人物风筝。3-4 级风的天气,适合放面积在1平方米左右的中型风筝,如人物、七星、八卦、立体筒形、飞机以及龙类串式风筝等。5级风的天气不宜放一般的软翅风筝,如软翅蝴蝶、软翅禽鸟风筝等,如果要放,那就需要添加尾巴;5级风时,只能放2平方米左右的大型硬翅风筝,装有硬翅的筒子类风筝、企鹅串式风筝、八角形风筝等。6级以上的风力,不宜放一般风筝。 在初步掌握判别风力的大小以后,就是辨别风向。春秋两季,没有风的天气是不多的。通常有1-2级的风,一般从早晨8-9点钟开始,风力逐渐变大,从中午12点前后,风力较大;到17-19点以后,风力逐渐减弱。 辨别风向的方法很简单,只要注意观察树梢、家作物或草向哪边倒,烟囱排出的烟向哪边飘,就可分辨方向。假如刮的是东南风,放风筝的人就要背东南、面西北,风筝便能借着风力飞升空中。

(二)放飞方法

风筝起飞,是放飞的第一步。风筝种类、形状的不同,吃风面积大小的不同,制作质量的差别,以及风力的强弱,都是风筝放飞的不同条件,采用不同的放飞方法。 放飞的方法,按照程序要求,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1、选择好起飞地点,也就是放风筝的场地。放飞场地应该是风力比较平稳的地方,但需要选择一个“上风”,还是“下风”的位置。如果风速低于风筝的需要的风速,就要选择在“上风”处起飞,以便放线或面向风筝跑去,让风筝减速。

2、选择放飞的时机。风力弱时,要等风强一些再放飞;风大时要等风小一些再施放。如遇到风力或风向不稳的情况,要等风力、风向稳定时再放飞。

3、放飞时,要视风筝的大小而决定方法。一般放飞是两人,一人手持风筝后面的中心骨条,迎风战立在风筝的背面或侧面,将风筝举起与肩平,并使风筝向上5-10度。另一人手持线拐子,放出一段线,距持风筝者10-20米远。两人互相配合,等风力适宜时,持风筝的人将风筝向空中一推,持线人拉紧线绳,尽力增加风筝对风的阻力,使风筝借助人的拉力和风势冲上蓝天。刚放飞时,还要根据风筝飞升的情况,放一段线,停一停,并把风筝线轻轻一拉一送地帮助风筝上升,风筝飞升百米后,可分段放线。这种放飞方法,也称为“原地放飞法”。 一般面积20X20~50X50平方厘米之间的小型风筝,在2~3级风时可以放飞。这类风筝可不用助手协助,一人即可放飞。 要控制好风筝稳定上升的速度。达到风筝在空中逐步上升的效果,在风筝开始起飞,应先向后拉线,以增加风筝与迎面气流的相对速度,使风筝上升,然后,慢慢松线,风筝虽略有下沉,但不会下落的太多,这时可再拉一拉线,让风筝再上升。这样反复几次,风筝逐渐提高。
下面介绍三类风筝的放飞技巧。

1、龙头蜈蚣风筝。蜈蚣风筝有两种,一种是三十节以上至几百节的长尾蜈蚣风筝,另一种尾部较短,约在三十节以下的。这两种风筝的放飞方法各不相同。 三十节以下的蜈蚣风筝因尾部较短,只需两人放飞,一人举起风筝,另一人手握牵线不断对风筝作波浪式抖动。与此同时,手持风筝者要将风筝抛起,另一人随即放线,风筝便迎风起飞了。长尾蜈蚣风筝要根据长度来决定施放者的人数,如果是100节、40米左右长的蜈蚣风筝,就要需5~6人合力放飞。
2、硬翅风筝。最初起飞时风筝会发生两边摇摆不定的现象,飞到高空,很快就会平稳了。原因是风在低空流动,经常遇到建筑物、树林及小山等障碍物,风速减低风力较弱,风筝飞升不稳。而风在高空流动时,不受阻碍,作直线前进,风力较强。所以起放风筝时,先要缓慢,让风筝慢慢升过低空弱风区,而后放线加速。放飞时,要先把尾巴折叠在头的前面。这类风筝的尾巴,主要是减轻所产生的下坠力。放飞者要手持头的上部,把风筝立起,接着放线,风筝便会飞升。开始时因尾巴的重量,会使风筝作倾斜上升;当风筝离开地面,就恢复平稳。放飞者这时便可采用分段放线的方法,风筝就起飞了。

(三)风筝的调整

放风筝的时候,对临时出现的各种毛病,要找出原因、根据风筝的飞升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加以调整,及时处理。

1、翻跟头。这是指风筝飞升后突然“倒栽葱”,头向下扎入地面。其主要原因是上部过重,或中线栓的不合理,致使风筝下部吃风力过大。调整的方法是,加重风筝尾部的重量,让重心下移,也可把风筝中线的位置前移。
2、风筝不起。一般的原因有:无风或弄错风向;风筝大而风力小;风筝的两翅太软;栓中线的位置不对等。
3、侧飞。指风筝放飞空中后,总向着一边倾斜飞行。造成侧飞的主要原因是,中线栓结位置没有在正中部位,两根头中线长短不一;或是因风筝左右两翅、骨架左右两边的框架重量、硬度不相等。
4、摇摆不定。风筝升空时,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不停摆动。原因是中线拴结位置不当,或尾巴过轻,或风筝骨架有轻微变型、吃风力不均匀。 调整方法:把两条头中线之间的距离以及中线与骨架中间的距离加大,使风筝整个中线的位置下移,边调整边试飞。如能把风筝的尾巴加长,也可减轻摇摆。
5、旋转。风筝放飞时在空中不停地旋转,多是因为风筝扭曲,两边不对称,两翅硬度不一,吃风量不一样,或风筝受风后变型,两翅重量不一,绑扎不均衡,中线拴结不合理。遇到这种情况,可先加长一段尾巴,再调整骨架结构,重点解决受力不均匀、不对称的问题。
6、前俯。这是指放飞时,用线一拉风筝便向前倾,总是吃不上劲。这说明风筝上部所受风力太小,而下部受风力太大。调整时,把风筝骨架的中线稍微缩短,或者把头提线加长一些;把风筝骨架的中提线位置向下移一些;增加尾巴的重量或长度。
7、后仰。这就是人们通称的风筝“后坐”的毛病。风大时,线拉的紧,但风筝仍不易上升,线与地面所形成的夹角很小,见远不见高;风小时,风筝就“后坐”落地。这说明风筝上部受力太大,而下部受风力较小,风筝的重心在上面。调整时,把骨架中提线适当延长,把头部提线缩短;或将骨架中提线的位置向上移,也可以去掉一段尾巴。




Copyright 2002 ff: Hans P. Boehme and Feifei Xu